





炎炎夏日,浓浓情深。7月13日,校团委书记雷雯、园艺学院院长郑先波、校团委副书记张倩、园艺学院院党委副书记余果、院团委书记冯帅一行赴驻马店市余店镇余店小学,看望慰问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青苗助长支教团的农大学生,并向余店小学师生捐赠爱心物资。
一行人共同为当地小学生们发放了崭新的书包和体育器材,助力小朋友“德智体美劳”全面发展,同时也慰问了支教团的全体学生。
郑先波代表学院向余店小学赠送了学院的优质蔬菜种子。他深情寄语道:“这些种子,承载着农大人服务‘三农’的初心与科技兴农的使命。我们将其赠予辛勤的园丁们,是希望农大精神的‘种子’能在新蔡这片沃土上,与乡村教育的希望一同生根发芽、茁壮成长。期待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,让知识的甘霖浇灌出乡村教育的累累硕果,真正实现‘喜获丰收’。同时,我也希望支教团的同学们珍惜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,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,更要将我们园艺师生薪火相传的‘立德树人,传承奉献,躬耕田园,创新富民’的园艺五代人精神发扬光大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,挺起青春的脊梁,展现农大学子的担当!”
雷雯肯定了青苗助长支教团的实践成果,鼓励学生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成长体验。她寄语支教团成员,深入基层一线是青年学子成长的重要途径,将学识转化为实践,是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。支教的意义,远不止于传授知识,更在于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、梦想的星光。要用爱心去倾听,用智慧去启迪,用行动去证明,让这些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,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。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爱与信念的接力。
余果从社会实践的深度和持续性角度,对支教团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。希望大家不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,更要带着问题意识,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乡村、走近农户,开展扎实的社会调研,为乡村教育注入更持久、更深沉的力量。余店小学校长樊国华对支教团十天来的辛勤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,对河南农业大学师生的无私奉献表达了诚挚的感谢。活动期间,领导老师们还深入支教课堂,与余店小学的教师们就基础教育教学方法、学生特点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。
自7月3日启动支教以来,来自河南农业大学的18名青苗助长支教团成员为余店小学的孩子们精心开设了拼音、音标、趣味数学、阅读、古诗词鉴赏等基础课程,还有园艺科普,花卉折纸,石膏娃娃彩绘,黏土,乐高,吉他音乐教学,科学实验,探索甲骨奥秘及文字起源等课外拓展课程,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和潜能。在成员们耐心细致的指导下,孩子们创作出了众多精美的手工作品,课堂内外洋溢着浓厚的求知氛围和欢乐的笑声。青苗助长支教团成员面向河南农大全体学生招募,并经过严格面试选拔。为保障支教质量,团队提前两个月便投入了紧张的备课工作。他们深入分析农村小学教育实际需求,精心设计课程体系,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、丰富校园生活,有效激发乡村儿童的学习兴趣与潜能,助力其全面发展。
此次暑期“三下乡”支教活动是河南农大青苗助长支教团成员第二次来到新蔡县余店镇。他们不仅为乡村儿童带来了实质性的学业支持和精神关爱,更深化了校地之间的联系,为当地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支教团成员自身注入了继续投身乡村教育、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,以实际行动为促进新蔡县教育资源均衡发展、赋能乡村教育振兴贡献着农大青春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