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首先,连老师就“什么样的树型更省工省力”提出问题,循序渐进的向同学们讲述了果树树型对其栽培模式、果实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。以桃为例,深入剖析了影响桃树型形成的关键农艺性状,并生动的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桃树型,并结合自己工作向同学们讲解了调控桃树型形成的关键基因的定位、挖掘及相关分子标记的开发,结合桃新品种选育工作强调了分子标记加快选育优良品种的时效性、缩短选育优良品种年限的重要性。
同时,连老师还针对桃花型等方面的研究做了详细的介绍,深入浅出的向同学们展示了为什么桃花会有大花型、小花型、单瓣、重瓣之分,并提出“如何让树好种,果好吃,耐储运”引人深思的问题,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情怀。
最后,针对讲座内容,同学们积极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,展现出学生对桃树型形成及新品种选育的极大兴趣,连晓东老师也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解答了大家的疑惑。
通过本次耕读论坛,同学们了解了桃树体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,理解了桃新品种选育的相关要求与目标,进一步明晰了科学研究的路径,此次耕读论坛为同学们日后学习果树栽培学、蔬菜栽培学和园艺植物育种学等核心课程奠定了基础。(撰写/许钰涵、王小贝 核对/乔芳芳 审核/毛会坡 发布/巩雪)